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珍影集:常惠珍鏡頭下的1960年代香港女性

策展人 黎健強博士 副策展人 葉曉燕 開幕酒會 7.3.2015(六)4 - 6pm 分享會(以英語進行 ) 7.3.2015(六) 3 - 4pm 主講:龐惠英 Tiffany Beres 藝術家之孫女 研討會 21.3.2015(六) 3 - 5pm 主講: 黎健強博士 伍小儀女士 (前《攝影畫報》主編) 下載展覽新聞稿 常惠珍鏡頭下的香港 文: 龐惠英 香港攝影家常惠珍(1914-1979)具有捕捉空間及形態方面的敏銳眼睛。儘管她拿起第一部照相機時已經年過四十,她的超凡視覺與獨特的經歷令她在捕捉香港生活之精粹方面獨樹一幟。在長達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她製作了一批既有詩意又具強烈社會意味的作品。常惠珍是天生的先行者。她於蘇州出生,那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孩們無需上學,只要待在家中跟母親學習如何當主婦打理家務就可以了。常惠珍卻不甘於此,她十四歲時便已在鴉片煙館替顧客弄煙泡,賺取自己的高中學費。她是一個真正的男兒頭,不僅每天騎著家中的馬上學,還帶了自衛的手槍(上學還是有危險的)直到畢業。她既具良好教育,又懷著獨立精神,目光不免就投放於蘇州之外。之後她在廣州認識了富商龐冠華,二人結為夫婦後於三十年代中移居香港。他們雖然養育了有六名子女,她卻沒有成為家庭主婦,而是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自己則去開辦了一家建築公司。 常氏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已經是五十年代的末期。1958 年的香港經濟嚴重衰退,大多數建築工程被迫暫停,常惠珍因而多了不少空閒的時間。這一年她在一家酒店出席午餐聚會,因緣際會下看了正在酒店展出的一個歐洲攝影展覽。她被那些黑白影像迷住了,猛然發現那就是她一直想投入要做的事業。 當常惠珍購買她第一部照相機 ─ 一部祿萊福萊雙鏡反光機時,攝影藝術在香港以至亞洲還未發展成熟。1925 年問世的35 毫米小型徠卡照相機為攝影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令科技和商業攝影迅速發展。儘管攝影主要被視為「西方」藝術媒介,這時候香港的攝影愛好者也熱切地拍製藝術照片,並且在1937 年左右成立了香港攝影學會。不過直到五十年代,攝影仍然幾乎都是男士的專利。 梁米高(音譯)是當時公認的攝影高手,擅長拍攝真實的人像和自然主義風格的風景。常惠珍被他的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茲(美國著名現代主義攝影家)式的感性所吸引,於是拜他為師,並且很快就學會了使用照相機、沖洗菲林和放曬照片等的基本技術。 常惠珍雖然已經步入中年,又缺乏正統藝術訓練,但她卻擁有著許多成為攝影家的優點:她慣於打破常規,而且拍攝人物時毫不羞怯。她一心一意要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圖像,未遂所願絕不罷休。即使要僭入別人家的天台,或者敲門以求借用窗戶以作拍攝,她也從無畏縮。 由於從事建築,她很懂得勘察地貌與形態,構圖方面亦天賦卓越;加上工作上接觸建築繪圖的豐富經驗,使得她在設計與空間上都具有很正規的知識。 常惠珍對攝影的熱忱,令她很快添購了一部哈蘇500C 照相機、在家裡建立了攝影室、又將一個浴室改造為暗房。在她的創作生涯中,她踏遍香港及東亞,攝製了數以千計的照片。二十多年間,她的影像贏得了無數獎項,並在世界各地幾百個攝影沙龍及比賽中展出,有些作品還獲得了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認許。 常惠珍的照片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和透澈的視野,淋漓盡致地為那時期香港的人與物作出了美妙的闡釋。她拍攝的題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