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東南亞攝影系列(五):MM Yu – 蹤跡
2024.03.29 – 2024.04.28

 

藝術家分享會: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15:00-16:30 

開幕: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16:30-18:00 

策展人:莊吳斌

地點: 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 11:00-13:00, 14:00-18:00,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展覽簡介

 字:莊吳斌

擁有美術學位的MM Yu是一位知名的畫家;於此同時,她非常熱衷攝影,小學時代就對相機著迷。大學時期,Yu是已故藝術家Roberto Chabet的學生,後者被視為菲律賓概念主義的支柱之一,而她年輕時也曾夢想成為攝影記者。相較於一些在家等待委託的職業攝影師,Yu習慣在外出時攜帶相機,捕捉任何吸引她眼球或觸及她記憶的事物,就像一般街頭或紀實攝影人一樣。自 1997 年起,Yu一直用相機「記下並抓住那些變得遙不可及的人事物」。然而,她的照片最常出現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中,較少以雜誌的方式面對觀眾。多年來,Yu拍攝的影像成為她累積的思緒和記憶,每次的攝影展覽邀約,讓她重新整理、分類自己的照片;同樣的照片在不同的脈絡下重現,並被賦予新的意涵。由於她對攝影如此著迷,她的攝影實踐就不免涵蓋某種自傳性,標誌著Yu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存在。

Yu出生於馬尼拉,是菲律賓華人;她說起他加祿語和閩南話比起英語更加自然。父親的家庭信奉佛教,母親的家庭則信奉基督新教。以往,他們時常禁止她上香祭拜。在成長過程中,Yu厭惡嘲笑她的鳳眼的小朋友。在絕望,她甚至想「回返」中國,並認為在那裡她會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她很快地就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1997年,Yu進大學修讀美術,她的華裔親戚就開始為她貧困的未來擔憂。對他們來說,Yu太像菲律賓人,而在廣大的菲律賓社群中,她又太像華人。在她的人生和藝術實踐中,Yu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本次展覽中,Yu重新整理自 1997 年以來所創作的不同作品和影像,並為其中一些作品注入新的詮釋可能,以梳理她的「華人性」。可想而知,她以一種帶距離和矛盾的心度探討這個議題。展覽依兩條主軸展開。第一條主軸所涵蓋的作品觸及她的個人與家庭生活,包括《回憶》(2000-01 / 2024)、《後來(外婆家)》(2022)和四張單幅照片。Yu記錄和她有情感聯繫的人事物,讓「冷酷」的相機把這些關係抹平,將圖像變成混亂的碎片,以指涉她在歸屬上的迷惑。這些碎片賦予她某種可能性,或把它們重新整理到位,或把它們攪和得更加混亂。

在成長過程中,Yu和父家曾住在比鄰馬尼拉碼頭的納沃塔斯。她還記得倉庫裡的白沙山;後來,她才意識到那是味精。一般菲律賓人會刻板地把它與華人聯想在一起,而她的祖父母最初就是從事味精生產和買賣的。每逢星期天,Yu一家人會到住在Paco的外婆家吃潤餅。 2001 年左右, Yu一家人搬進奎松市的公寓,由於空間有限,他們把部分的個人物件裝進箱子裡,存放在外婆家,其中也包括了她早期的畫作。多年來,不同輩份的家族成員都習慣把自己無法收納的個人物件囤放在外婆在Paco的家。 2002年外婆過世後,傭人繼續看管房子達十多年。直至她退休返鄉後,在某個時間點,竊賊破門而入,洗劫外婆的房子,甚至在裡面住上了一段時間。 2022年,Yu在房子出售之前,重遊故地,並拍攝了《後來(外婆家)》。Yu意識到照片中那些被翻箱倒櫃的物品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她延伸家庭的族譜,而其中的關係與故事性已無法辨識。記錄外婆的房子和物品成為一種檢索的行為,在記憶和思緒尚未完全消失前把它們保存下來。

展覽的第二條主軸探討華人移居菲律賓的影響。《Inventory》(2003年至今)和《我最喜歡的一些物品》(2010年)凸顯了中國製造的商品對菲律賓群眾的吸引力,而它們之所以收歡迎,部分原因和產品的價格有關。然而,一旦這些商品被丟棄,它們就會加劇菲律賓過度消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Yu在《蹤跡》(2024)中為第二和第三代菲律賓華人拍攝簡單的肖像,試圖創作一部具替代性質的集體傳記。 Instax 肖像的影像本質把被攝者的身份抹平,對大多數觀眾而言,他們是匿名的。雖然其中一些被攝者看起來比較像“華人”,這種識別他人的方法或許更多地揭示觀眾在面對這組肖像時的慾望,和被攝者對於自己各種身份的實質體驗還是有所落差的。

藝術家簡介

MM Yu出生並居住於馬尼拉,2001年考獲菲律賓大學美術學士學位,主修繪畫。她的主要創作媒介為攝影和繪畫。Yu的攝影實踐致力於記錄日常生活,透過其居民、城市的基礎設施和所生產的廢物,勾勒馬尼拉不斷改變的文化地景。Yu的照片所呈現的物件,不僅是獨立的個體,它們的交換與流動,直接維持馬尼拉的城市生活。

Yu是菲律賓文化中心13藝術家獎(2009年)及Ateneo藝術獎(2007年獲獎;2011/2012年入圍)的得主。她曾入圍2010年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並於 2014 年獲得歌德學院氣候變遷工作坊的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