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Noted with thanks – 青年藝術家聯展
2022年12月3日至1月8日

開幕: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5:30pm
地點: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 11:00am-1:00pm, 2:00pm-6:00pm,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藝術家分享會一:
日期: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4:00pm
地點: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
嘉賓:梁芷珊、吳康熙、陳心兒、馮可貝、李森
主持:楊德銘

藝術家分享會二:
日期: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2:30pm
地點: 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
嘉賓: 李正年、郭玲利、楊麗樺、楊樂愉
主持: 楊德銘

網上預約
開幕及分享會:https://www.eventbrite.hk/e/475033787847
參觀:https://www.eventbrite.hk/e/475045492857

以上活動為光影作坊會員限定活動,如你登記參加,你將自動註冊成為光影作坊會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展人語
楊德銘

這幾年,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對莘莘學子的打擊確實沉重,同學們的學習過程和人生經歷可謂艱難曲折,不安、失落、疏離、恐懼、無力、迷失、愧疚、不捨、傷痛等等情緒一下子無法排解。無語的狀態充斥著不少我城中的孤獨靈魂,沉默甚至幾乎淹沒了整個不再熟悉的地方,彷彿留下來的人能勉力活著已是不幸中之萬幸。

不過,今次有份參與的青年藝術家們,卻竟給我一點堅靭固執的溫暖感覺。在大時代的洪流下,眾人在幾乎窒息的空間裡如水細作,在白茫茫的雪地原野上持續鏟雪。他們或走進內心,或走近親友,或走向社群,或走入影像,題材和方法不一而足。經歷過試煉的年輕人們並非如我們想像般脆弱無力,聽見了主旋律的雜音但堅持相信自己內在的心聲,在這新時代下一點都不容易。

Noted with thanks是光影作坊舉辦的第四屆「青年藝術家聯展」,策劃這個展覧的初心,是期望更多的觀眾能欣賞到各大專院校畢業同學的優秀影像作品。同時,展覧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年輕藝術家有更多交流和展出的機會。今年我們邀請了九位青年藝術家分享他們的創作成果,題材和媒介皆有不少可供對話的地方:梁芷珊在坊間搜尋大量已棄用的磁碟(Floppy Disk),收集並重新處理碟內被遺忘的資訊和影像,成為作品《強行延續》,探討近代數碼資訊媒介的轉型和脆弱。無獨有偶,馮可貝的《Nothing Less》同樣搜羅在市場上流轉的二手記憶卡,從中發現了許多陌生人拍下的影像,卻將它們轉化並投射成對婆婆的思念和模糊記憶。陳心兒的《慈雲山是有海》則透過資料搜集和訪談追溯歷史,把「慈雲山是有海」的願景鋪陳出來,為自己的家建構一個堅定的信念。李森的《無盡》透過電腦把二維照片轉化成三維動態錯覺,讓觀眾走入空無一人的公共街頭,反覆的徘徊令人沉思生活的意義。吳康熙的《房間》卻以6:1比例的三維實體模型重塑及再現自己的私人房間,暗暗反映疫情時期藝術家孤獨和內省的狀態。郭玲利的《香港政治家》把自己裝扮成香港政治人物的年少肖像,嘗試代入他們年青時期的思維和狀態,甚或可能是對他們的一種提醒。李正年的無題錄像作品反覆提出「什麼是自由?到哪裡尋找?」的時代詰問,透過介入社區行為和幽默手法嘗試探索可能的出路。楊麗樺則從自身出發,創作了裝置作品《模糊的界》,勇敢地直視個人當前的行動限制,抽離但貼身地圖像化失去自由的滋味。楊樂愉的《Scar》和《Time》兩組作品,既側寫與同伴來回法院六十天的心情,也反映了一整代青年人面對的情緒和失語困境。

在新時代的開展下,宏大的變革口號和美麗願景鋪天蓋地,荒謬的人事和顛倒是非的劇情不斷上演。藝術家的其中一種本能正是獨立思考,在生活和創作中不斷的質疑、反思、尋求可能。願各位青年藝術家面對艱難處境和花言巧語能保持心境澄明,只平常心地說一句:Noted with thanks,然後繼續走自己的創作自由路。

(在此特別鳴謝黎健強先生、李展翹先生、岑允逸先生和葉曉燕小姐支持及協助。)